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hzyxu.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hzyxu.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4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tmt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hzyxu.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ql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hzyxu.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4
从龙门村看革命老区怎么来实现农村现代化_废水处理设备_淘金网官方客服电话号码_官网app

欢迎来到废水处理_废气处理_工业污水处理设备厂家-淘金网官方客服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从龙门村看革命老区怎么来实现农村现代化

    发布时间: 2024-11-25    作者: 废水处理设备

  

从龙门村看革命老区如何实现农村现代化

  题记:河津市清涧街道龙门村是我市革命老区实现农村现代化的一个典型村。村党委在带领村民实现共同富裕、推进农村现代化过程中,在产业高质量发展上,坚持三个原则;在实现共同富裕上,建立五个制度;在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上,完善三个体系;在加强党的建设上,做到四个坚持,初步探索出实现革命老区农村现代化的路径和措施。

  河津市龙门村地处黄河东岸禹门口,因“禹凿龙门”“鱼跃龙门”等典故而得名,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在革命战争年代,龙门村村民不惧黄河的惊涛骇浪,用木船接送王震、的兵团西渡黄河,为解放大西北作出了巨大贡献。可是,龙门村农业生产条件并不优越,全村3000多口人,人均只有三分多耕地,村民为解决温饱问题长期辛劳奔波,想要发家致富更是无从谈起。改革开放的春风使村民们觉醒了——穷则思变,要更新观念,开辟新的致富门路。在村党组织的正确引领下,龙门村充分的发挥当地自然优势,因地制宜,工农并举,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村子发生了历史性巨变。2023年,全村生产总值达到81亿元,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达到3亿元,人均纯收入达到7.5万元,上交国家税收同样年年增长,达到1.5亿元,固定资产累计达到46亿元。今年目标更宏伟,总产值预计超百亿元,上交国家税收3亿元,人均纯收入8万元。龙门村实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十佳小康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我们深入该村调研走访,深深感到:只有村党委强,才能实现产业兴、生态绿、乡村美、农民富,实现革命老区农村现代化。

  那么,龙门村是怎样从解决温饱、摆脱贫困,到产业振兴、共同富裕,再到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呢?

  一、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大办工业公司,为实现农村现代化找准对自己最合适的发展之路

  龙门村的发展实践证明,没有产业支撑,就没有可持续发展,不壮大村集体经济,就难以实现共同富裕。只有因地制宜,找准定位,实行工农并举,坚持产业振兴,才能整体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

  龙门村人均只有三分多耕地,这是村情,也是短板。但村子西靠黄河,背靠大山,有水源、石材、煤炭等资源,用他们的话说,这是取不完、用不尽的“祖业”。上世纪80年代,山西铝厂占用该村土地并拨付了征地款,龙门村党组织审时度势,引导说服村民,没有将这笔钱分光吃净,而是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1988年,年产2.5万吨的机焦厂建成投产,为村子积累了资本、摆脱了贫困。随后,村党组织继续带领村民以集体为主,联户、个体、融入股份“四轮驱动”,坚持三产融合发展,稳农促工,改变农业生产条件,推动良种良法配套,全部机械操作,实现粮田稳产高产,让村民牢牢端住自己的饭碗。与此同时,集中精力推进工业公司做大做强做优,组建了龙门集团,2002年新建煤矸石节能发电厂,2003年建造电解铝厂,2010年用石材资源建成水泥厂。发展过程中,焦化企业不断改造升级,2000年改建成年产20万吨焦化企业,2004年改建成年产焦炭60万吨,那时是焦炭市场效益最好时期,但国家为加强环保治理,明令要求,若企业不升级换代将面临淘汰。是“下马”还是升级“上马”?两种结局将是,“下马”小富即安,“上马”可持续发展。龙门村党委同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反复协商论证,最终达成共识,决定上新的、干大的。于是,龙门村在2020年又筹资42亿元,新上了172万吨的新能源焦化项目。经过三年的紧张施工,项目建成投产,拥有年产172万吨国标一级冶金焦、10万吨液化天然气、10万吨合成氨及干熄焦余热发电3亿度的能力。其中6.8米捣固焦炉是国内最大的单体焦炉,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新型工业公司合理地布局、良性运转的同时,龙门村党委又向第三产业拓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发了黄河旅游资源。从2016年以来,龙门村累计投资1.6亿元,打造出了展现黄河风光的黄河龙门景区,该景区于2022年被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龙门村获得“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称号。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龙门村集体企业龙门集团滚雪球式地发展形成焦化、新能源、建材、发电、贸易、房地产、旅游七大产业格局,建立了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体系。之所以有这样的规模和效益,其原因主要在于,龙门村党委从始至终坚持依据自身优势发展的原则,从始至终坚持按国家产业政策发展的原则,从始至终坚持生态环保、绿色低碳的发展原则,以此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兴起的产业壮大,培育未来产业,走出了一条革命老区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发展之路。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在农村,每个家庭人口数量、致富能力、收入水平参差不齐,如何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龙门村进行了成功实践。村党委从始至终坚持以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发展的中心任务,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发展的衡量标准,使全体村民在改革发展中提高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建立合理分配制度。龙门村坚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的方法并存的分配制度。村民的收入包括工资收入、入股分红、年终红包。在入股上,除去村集体为每人平均分配的股份外,在个人认购上限定数量,以免收入差距过大。年终红包,人人有份,并且随着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红包标准也逐年提高,从最初每人每年300元增长到目前的5100元。龙门村发放现金红包28年来,累计发放金额近2亿元。与此同时,龙门村对外来务工人员也制定了优惠政策:工龄满3年的职工,购买集体住房可以和村民一样享受优惠;工龄满10年以上职工,授予“荣誉村民”并且和其他村民一样,获得村集体年终分红;外来务工人员子弟考上高中、大学,可以和村民的孩子一样获得村集体助学金,村民和外来务工人员的腰包都鼓起来了。

  建立住房保障制度。为了让村民居住得舒适宽敞,从1999年开始,龙门村先后投资上亿元,建设了32栋总面积达17万平方米的高标准住宅楼,且水、电、暖、煤气、互联网等实现全通。与此同时,配套建设商贸中心、宴会厅、医院、教育中心、办公接待中心,形成了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小城镇。每个村民购买楼房村集体补贴2万元,并实行水费、物业费、设施维修费等费用全免,暖气费每平方米收取5元。为满足村民不断的提高的住房需求,2014年起,村集体推进“禹泉丽园”建设,开发1000余套住宅。村里规定,为每户村民补助5万元住房改善金,愿意退出原有住宅的,给予原房价两倍补偿。

  建立医疗保障制度。因病致贫是每个农民家庭最为担心的问题之一。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行后,村里为全体村民缴纳医疗保险。从2011年开始,村民住院治疗费用经新农合报销后,剩余部分由村里兜底,全部予以报销,实现了村民看病不用自己花钱,消除了村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

  建立教育保障制度。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龙门村党委不断加大教育投入,20多年来累计投资8000余万元,建造了集中学、小学、幼儿园于一体的现代化教育中心,村民和龙门集团职工子女可以不要钱入学。此外,还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奖励基金,除了为优秀教师发放奖金外,还对考上一本大学的学生奖励5000元,对考上二本大学的学生奖励3000元。对外来务工十年以上者,其子女能够得到同样奖励。目前,龙门村累计发放奖励资金近400万元,先后走出了300多名大学生,其中有34名硕士研究生、11名博士研究生。他们分赴多个科研领域,常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

  建立老有所养制度。解决好丧失劳动力农民的养老问题、消除其后顾之忧至关重要。全村村民的养老金全部由村集体缴纳。60岁以上老年人除了享受国家发放的养老补助外,每月按年龄段获得相应补助:60岁—69岁每月发放600元;70岁—79岁每月发放650元;80岁—89岁每月发放700元;90岁以上每月发放750元。每月8号为老人领取养老补助金的日子,他们满脸笑容相约到村内老年活动中心领取。村民原可义说:“我今年64岁,老伴62岁,两人每月加起来1200元,这笔钱就够我们的生活开支了,也减轻了孩子的负担。这都要感谢村干部,让老年人越活越幸福。”从1996年至今,龙门村连续28年为本村老年人发放养老补助金,累计达2943万元。村党委决定,从2024年元月开始,对符合发放养老补助金条件的老人每人每月再增加50元补助,切实实现村民养老不用愁。

  三、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为实现农村现代化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龙门村实现了住宅园林化、耕作机械化、生活富裕化、农村城镇化。但这不是幸福生活的全部,共同富裕既要塑形,也要铸魂。龙门村党委深刻认识到,不能仅仅将村民吃饱穿暖认为是幸福生活,要培养新型农民,还要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和思想觉悟,全方面提升农民素质。事实上,村民也渴望物质富足、精神富有。为实现村民的梦想,龙门村党委从始至终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重点完善三个体系。

  完善红色文化和优良历史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多年来,龙门村党委坚持弘扬红色革命文化、优秀民间传统文化,村集体累计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了党建展览馆、农民图书馆、村史展览馆、爱国主义教育展览馆、警示教育馆、民俗文化博物馆、大禹文化馆、中国名村展览馆,坚持对党员干部、企业职工和村民进行红色基因传承教育、革命老区精神教育、艰苦创业教育、优良历史传统文化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为了满足村民更多的文化需求、提升村民文化素质,村里还成立了业余文工团,组织教唱《公民道德歌》,并利用五四青年节、重阳节等节日,开展“大禹文化节”“龙门杯楹联征集”和群众体育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慢慢地加强村民爱党、爱国、爱集体的意识和情怀,引导其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龙门村党委在全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十分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他们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坚持植树播绿,筑牢生态安全绿色屏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后打造村西南1000亩黄河湿地公园、村东4000米涧河大坝绿色长廊、村北玉带山2000米绿色屏障,形成2000亩环村林带。并且在村内建设街心公园、益寿园、鱼跃龙门文化园、禹门广场植物公园等,打造出千亩环村林带、千亩环厂林带,村域林木覆盖率达到48%,实现了“生态立村”理念。

  完善基层治理体系。随着产业的持续不断的发展,来龙门村务工人员与本村常住村民累计达一万多人,创建稳定和谐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十分重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龙门村党委坚持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同时,在民主选举、民主评议、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方面都做到了依法依规办事。为了更好的提高村干部的法律素养,村党委专门邀请法律专家为村“两委”干部上法律课。为提升村民的法律意识,村集体通过播放村广播、开设板报专栏等方式,对本村各类制度和与生活相关的法律和法规进行广泛宣传。村干部及网格员入户为村民普法,做到法律宣传进家入户,人人知晓,切实增强了村民依、依法办事的法律意识。为降低违法乱纪事件发生率,村党委联系安排改过自新的服刑人员来村里“现身说法”,让村民引以为戒。龙门村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村民遵纪守法、积极向上,多年来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同时,村集体开展创建文明家庭活动,倡导忠义孝道文化。通过健全基层治理体系,龙门村形成了崇德向善、尊老敬贤、谋发展、讲文明、扬正气的良好风尚。

  四、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充分的发挥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实现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龙门村之所以稳定发展、持续振兴,在于有坚强的党组织和卓越的带头人。全村共176名党员,下设2个农村党支部和5个企业党支部,龙门村把支部建在生产一线,做到关键岗位有党员、急难险岗有党员。积极探索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的党建工作,为实现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的领导基础。党委强不强,先看领头羊。原贵生从1996年担任龙门村党委书记以来,坚守“大家选我当书记,我当书记为大家”的理念,28年如一日,一心一意为村集体谋利益、为村民谋幸福,深得群众信赖。他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员”称号,并连续当选为党的、党的十八大、党的十九大、党的二十大代表。这些崇高荣誉更使他增强了紧迫感和使命感,他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带领村党委发挥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一是坚持模范执行民主集中制,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在搞拆迁、建工厂、上项目等重大决策上,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先调研,后论证,由村委会提议,党委会审议,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酝酿,并向村民公示,征求意见,修改补充,形成决议,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坚持充分的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制定执行“三先”“三不”原则,即要求村民做到的,党员干部首先做到;要求党员做到的,党委成员首先做到;要求党委成员做到的,党委书记首先做到。干部不住最好的房子,不领最高工资,不多占股份。比如,为了节约耕地,大办工业,让村民住楼房,这是村民住房的一场革命。起初,村民不了解其中缘由,村党委耐心做群众思想工作,组织村民外出参观,但村民还是不购买楼房。村党委发动党员干部带头购买楼房。后来,村民有了购房积极性,但新建楼房短期供应不上,村党委决定,党员干部带头搬出来,让村民上楼,真正体现了“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党员和干部”。

  三是坚持“三务”公开。做到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自觉接受群众对重大决策、重大事项的监督。

  四是坚持民主评议。每年,村党委组织村民对村干部履职情况做民主评议,确保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落实奖惩制度及责任追究制,不断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提升村民对村干部的满意度。

  由于有坚强的村级党组织和卓越的带头人,龙门村实现了农村产业现代化、生态现代化、文化现代化、乡村治理现代化、农民生活现代化“五位一体”的农村现代化发展目标。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标注明确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