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废水处理_废气处理_工业污水处理设备厂家-淘金网官方客服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半岛观察|每串烧烤都收打包费?外卖打包费乱象引热议如何让我们消费者“花得明白”

:    发布时间: 2025-02-03    作者: 淘金网官方客服/p>

  

半岛观察|每串烧烤都收打包费?外卖打包费乱象引热议如何让消费者“花得明白”

  “18.5元的粥饼外卖,包装费就要6元”“每串烧烤都要收打包费,送到时只有一个锡纸打包起来”……近些年,收取打包费已成为外卖行业常态,但打包费却屡遭消费者诟病。

  近日,麦当劳宣布下调外送费,由9元调整为6元,并根据餐品数量收取打包服务费。麦当劳此项新规的发布引发了网友讨论。

  记者通过麦当劳微信小程序下单了一份“辣腿薯乐四件套”套餐。其中,餐品价格为39.9元,另要收取6元的配送费和1.6元的打包服务费,总计47.5元。记者在外卖平台选择同样的套餐,同样收取1.6元的打包费。

  收到餐后,记者看出,相比之前的麦当劳外卖,包装增加一个手提的牛皮色纸袋,麦当劳对此解释为“外送纸袋升级”。

  记者在某外卖平台查询餐馆、奶茶和咖啡等近百单外卖记录发现,几乎所有商家都会收取打包费,平均费用在2元至3元,包含的物料通常是1个包装袋和1个打包盒。如果消费者增加一个打包盒,费用再增加1元至2元。

  “这些外卖打包盒中,贵点的要4元,可能比平常透明的塑料盒质量好一点,但一个塑料盒线元吗?”北京的卢女士说,有些打包盒类似,但收费不一。“有些外卖用的透明塑料盒,有的店铺收1元,有的店铺收2元,搞不懂是什么标准。”她说。

  与卢女士遭遇类似,河南郑州的王先生表示,前不久,他在某外卖平台下单一份烧烤。“店铺标注单价都是6.6元或2.9元一份,我都没选几样,结算的时候就快50元了。我仔细看了费用明细,发现光打包费就占了7.65元。”王先生说。

  王先生提供的收费截图显示,每份菜品都单独收取不同价格的打包费。例如,一份锡纸金针菇就需要再额外收费2元,每一份烤串额外收费1元。但是,王先生收到外卖时,所有烤串都是放在一起的,并用锡纸打包。

  然而,记者在某电子商务平台搜索发现,与上述烧烤店外卖所用包装物类似的打包盒,一个价格3角钱左右,1米长的锡纸才卖2角多钱,一次性筷子成本也就1角钱,整个打包物料成本加起来都不超过1元。

  北青报记者登录外卖平台,查询粥类、炖汤类外卖包装相近的打包费。在嘉和一品的一家门店内,记者在平台选购了同为约450克的招牌八宝粥和红豆薏米粥各一份,总打包费显示为3.5元,在打包费明细里能够正常的看到,招牌八宝粥每份收取1.5元,红豆薏米粥每份收取2元。如果将粥品更换成同为约450克的招牌八宝粥和招牌皮蛋瘦肉粥,总打包费则显示为3元,招牌八宝粥每份收取1.5元,皮蛋瘦肉粥每份收取1.5元。重量相同的红豆薏米粥的打包费莫名多出了0.5元。

  按照正常判断,2人份或3人份粥品的打包费应高于1人份,但火齐潮汕砂锅粥门店中却出现了不同的结果。约1000克的干贝虾粥(2人份),打包费标注为每份4元;约1500克的干贝蟹虾粥(3人份),打包费为每份6元;约1000克的花胶走地鸡粥(2人份),打包费标注为每份1元,而更重的约2000克的土豪鲍鱼花胶鸡粥(3人份),打包费也为每份1元。干贝虾粥的打包费按照重量递增,而花胶走地鸡粥和土豪鲍鱼花胶鸡粥似乎是按照整个单品进行的设定。打包费的收取标准,令人一头雾水。

  记者还发现上述查询的粥店外卖包装为纸质桶装包装,那么使用瓦罐作为容器的炖汤类食品的打包费是否会更贵呢?记者在晨曦炖汤店发现,使用瓦罐作为容器的1人份例汤套餐(含米饭和三个小菜)外卖打包费为每份3元,单点例汤的打包费也为每份3元。北青报记者同时发现,虽然打包费都为每份3元,但每份套餐中的打包盒数量明显多于单点的例汤。这家店的打包费显然不是按照打包盒数量的多少计算,而是按照单品(成套)统一计算。

  外卖平台是不是能够对商家的打包费进行限制?平台如何对打包费来管理?记者分别采访了美团和饿了么平台。

  “餐饮品类纷繁复杂,从一个烤串到一份烤鱼,所使用的包装材料完全不同。不同商户的包装成本确实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很难一刀切地对商家打包费进行限制。”美团外卖打包费专项治理小组相关负责人告诉北青报记者,平台严禁商家对消费的人设置不合理打包费的行为,会基于各地餐具的实际价格水平,对商家的打包费设定参考上限,以此来避免商家设置不合理打包费。消费者若遇到类似问题,可以拨打客服热线投诉,平台一经核实,将根据商家违规程度进行整改处理。

  据介绍,目前,美团外卖已经上线元打包费封顶等产品功能,对商家不合理的打包费进行拦截。平台日常也会加强对商家的巡检工作,对打包费设置不合理的商家,平台将视具体违规程度采取不同的处罚措施,进一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同时,饿了么方面表示,提倡商家适度、合理使用餐具包装,并要求商家必须在下单结算页面清晰展示打包费用明细,严禁任何形式的强制收费。针对有少数入网商家收取较高包装费的情况,今年起,饿了么发起“蓝色星球”计划,通过明示包装收费标准、完善反馈渠道、主动价格管控三大方面,来做包装费的管理管控。

  消费者若遇到类似问题,可以拨打客服热线投诉,平台一经核实,将根据商家违规程度进行整改处理。此外,平台也在价格管控方面持续开展治理,禁止商户设置高额包装费,加强对典型场景的专项治理。

  市场经济下,商家有自主定价的权利,但是消费者也要有知情权。比如,北青报记者查询到的潮汕砂锅粥店,都是外卖打包,使用的包装也相同,装皮蛋瘦肉粥的打包盒收费3元,装花胶走地鸡粥的打包盒收费1元,消费者多支付的2元打包费,到底是什么钱?商家并未向消费者说清楚。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打包费是餐饮行业支出的成本,在外卖中适当收取是正常的。但必须要格外注意的是,商家的收费标准要公平合理,要根据其实际的支出成本和服务进行定价,不能“漫天要价”。其次,不能通过强制手段,强迫消费者只可以使用包装精美且高价的包装盒,消费者有权选择正真适合的包装。“在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情况下,建议商家为广大购买的人提供不同种类的打包盒,让我们消费者能够选择。一些可以合并同类项的食品,如主食等,消费者能自己决定是不是需要打包在一起,这也符合包装减量、低碳环保的消费理念。”

  上海市消保委发表观点称,强制收取外卖打包费影响公平竞争,损害消费者权益。

  上海市消保委认为,首先,外卖产品的价格理应包含基本的打包费用。在消费的人购买外卖食品时,打包是服务的一部分,理应被包含在食品价格中,而无需额外收费。单独收取打包费无异于对消费的人进行了二次收费,这违背了公平交易的原则。

  其次,将外卖打包费作为价外收费,其实就是一种“低开高走”的商业套路。消费的人在比较不一样的品牌、不同平台的外卖价格时,往往会因为额外的打包费而难以做出准确判断。这种做法不仅模糊了价格透明度,也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最后,以环保名义收取的包装费其实就是对“禁塑令”的扭曲。一些商家以环保为名,对包装袋、包装盒等进行额外收费,这不仅未能有实际效果的减少外卖包装的使用,反而因为外卖包装成为了一个新的利润来源,导致其使用量不减反增。这种做法既背离了环保的初衷,也加重了消费者的负担。

  综上所述,上海市消保委呼吁规范外卖市场的收费行为,促进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提醒众多购买的人在选择外卖服务时,要仔细阅读费用明细,避免因不透明的收费而遭受损失。

  点外卖已成为很多人的日常需求,一些不合理的打包费令人槽点满满,不仅加重了消费者的经济负担,还损害了市场的公平交易原则。

  打包费的初衷是响应国家限塑令,减少塑料购物袋使用,引导消费者形成绿色消费习惯。这无疑是符合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趋势和环保理念的。但在真实的操作中,打包费变得复杂且充满争议。其中,缺乏统一标准、计价不合理等问题尤为突出。

  有些商家对每一份菜品都单独收打包费,甚至会出现了每串烧烤都要收费的情况,当消费者收到外卖时,却发现所有的食物都被放在一个包装里,这与所支付的多个打包费显然不符。甚至有的商家在设定打包费时,将打包费作为弥补另外的成本的方式。显然,这种不透明的收费方式让我们消费者感到被欺骗,也损害了商家的信誉。

  外卖平台作为连接商家和消费的人的桥梁,应该承担起监管责任,逐渐完备相关机制,确保打包费公平、透明和合理。例如,平台可以设定打包费的最高限额,并对商家的打包费进行定期审核。同时,也应该鼓励商家使用环保包装材料,以此来降低打包成本,减轻消费者的负担。消费者自身也要提高警惕。在点餐时,应该仔细核对打包费用,假如发现不合理的地方,要及时向商家或平台反馈。

  打包费本是一个简单的费用项目,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而变得复杂。从长远看,解决“打包刺客”的问题,需要有关方面合力确定更加明晰的标准、规范和罚则,消费者积极发挥监督作用,促进市场健康发展。只有让打包费回归本质,才会成为促进环保和食品安全的有力工具,而不是消费者心中的痛点。

  不少消费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下单的时候,商家并不主动明示打包费信息;或者,消费者没有选择权,只得默认商家既定的包装。消费者认真看收费清单时,发现打包费居然高达数元,只能无奈地惊呼:“遭遇了‘打包费刺客’”。

  商家依照国家政策,根据保障食品卫生的要求,对外卖配送的食品进行打包并收取一定的费用,这合情、合理、合规。然而,商家在收取外卖打包费时,弊端实在太多,比如收费不明示、标准不统一、计价不合理、重复包装收费等等。如此混乱且违反法规的外卖打包费,岂能不遭消费者诟病?

  不要以为打包费真的只是打包费,其实,它慢慢的变成了外卖餐饮商家的牟利工具。一个进价仅几分钱的包装袋,与外卖捆绑在一起,就身价倍增。外卖打包费严重侵犯消费者权益,所以,把它说成外卖餐饮商家的牟利工具,一点都不为过。

  早在2019年9月,央视就曾曝光外卖打包费的“黑料”,批评外卖餐饮商家强收、乱收打包费。打开网络,搜索“外卖打包费”或“打包费刺客”字眼,相关事件的报道数不胜数。不仅如此,还有不少地方消协对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打包费”平台及商家进行了约谈,并要求其整改。

  诚然,商家对于包装费、打包费有一定的自主权。但是,自主定价不等于漫天要价,不等于无序定价,不等于随心所欲,也不等于隐蔽收费、强制收费。包装袋、保温袋的收费远超其成本价,商家违背了公平定价、诚信定价、合理定价的法律原则,且隐藏打包费详情信息,属于违法。

  媒体曝光,舆论谴责,职能部门约谈,法律界批评,消费者口诛笔伐……但外卖“打包费”毫无悔意,岿然不动,更不可思议的是愈演愈烈之势,成了打不死的“小强”,令人唏嘘。

  打包费该如何收?收多少?希望有关部门能制定详细的标准,平台及商家依规而行。对于违规者,我们也不能仅仅表达愤怒,也应拿出法律武器维权;更关键的是,政府职能部门要严于执法,严于追责,重拳出击,打击违规商家及平台。总之,违反法规的混乱餐饮外卖打包,不该成为一笔糊涂账,不该成为打不死的“小强”。

  半岛新闻综合整理,素材来源:央广网、北京青年报、工人日报、澎湃新闻、红网等

  冷知“室”|“巳升升”报到!穿越3000多年,用甲骨文的方式打开春晚“新宠”